学校介绍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民族化学工业先驱者范旭东先生于1934年创办的“远东第一大厂”—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錏厂厂办校(大厂地名由此而来),历经永利化工专科学校、南化化工学院、南化公司技工学校、化工部南京动力学校分校、化工部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南化公司化工学校、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历史变迁。2001年学校独立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校;2007年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正式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2015年2月学校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学校地处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腹地,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

  办学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高职教育,根植化工、立德树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质量为本,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化工为本,促进特色优势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政行校企合作共赢,产学研用结合共进”的开放办学方针,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办好专科、提升层次,以化工为主干,服务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定位,坚持“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制度创新”四大战略,实行“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管理制度,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学校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责任关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及全国责任关怀院校工作组组长单位、教育部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及职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职教育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江苏省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江苏化工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是教育部等主办、省教育厅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化工设备维修”、“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定点基地,是“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培训基地”,是“中石化系统优质人力资源培养输送基地”,是与本科院校“3+2分段培养、“4+0”本科联合培养项目和中职“3+3”项目试点的高职院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示范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文明单位”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2016年学校以第9名的好成绩挤入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

  学校现占地面积740亩,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现设十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与控制学院、航空与汽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三部(社会科学部、基础科学部、体育工作部)、一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14个教学单位。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形成以工为主,集工、经、文、管、艺于一体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涵盖51个专业的9大专业集群。

  学校建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群5个(涵盖23个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群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7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2015年,学校精细化工技术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获批立项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学校建成包括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实训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225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资源共享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3门,获国家和省级课件奖各1项,主要参与完成3项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643名,专任教师493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94人,占比达39%,具有硕博士学位376人,占比76.3%,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达92%,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达35%。现有全国化工职教名师6名、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21人。自2007年以来, “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10个,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5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1人,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4名,南京市“321人才”2名,业已建成科技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师、五个层级的教师发展梯队,同时,聘请了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552名,形成了结构合理、规模稳定、资源配置优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格局。

  学校每年招生稳步在4000人左右,招生范围已扩大到浙江、山东、湖南、江西、安徽、海南、内蒙古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建校60年来共培养输送了近8万名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在98%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据近几年麦可思公司调查报告结果来看,学校化工类毕业生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85%以上,高出全国高职院校平均专业对口率2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学校践行“四级递进、虚实结合”教育理念,探索实践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教学做赛合一、工学交替互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全面化发展、健康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终身化发展的“四化”教育理念,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实践为重、创新为魂”,着力培养“四有”(有德、有志、有才、有为)人才。打造了具有高职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搭建了“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众创空间、教育部、科技部“双实双业”基地等学生创业平台,设立创业种子基金、校友创新创业奖学金基金,大力支持学生创业。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学习生活条件优良,新生宿舍全部配备空调和网路,学校拥有校院两级社团100余个,常年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学术科技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荣获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

  学校现拥有“江苏省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磁共振靶向显像剂研究工程实验室”等4家省级中心;“南京市氨基模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机械密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40个学校“科研北斗计划”创新平台及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了以低碳、节能环保产业为先导,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方向发展的校企合作开发研究的科技服务体系。建成校内科普实践体验中心12个,年服务人数上万人次;2014年先后被认定为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2011年成立了由政校企共同投资、股份制企业化运作,学校控股的南京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获得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科技创业园、国家级“双实双业”基地资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现有在园企业132家,其中教师创业25家,大学生创业41家,产值累计超8亿元,税收超3000万元,为社会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依托各类平台,获国家、省市级科研和人文社科类项目150余项,纵向研究经费400多万元,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2018年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获批江苏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1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328项,实现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到账总经费5100余万元,其中四技服务突破2300万元。申请专利1293件,授权473件,其中发明专利56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33项,授权PCT国际专利2件,连续三年获得地方政府专利大户奖励。在SCI、EI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33项,其中“第四届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2015年度江苏省轻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近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与地方政府共建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共建省级优秀“社区学院”。2013年,在由江苏省科技厅等四家单位首次联合组织的“在宁高校与南京互动发展评估”调查活动中,获得在宁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排名第一;2015年学校又成功挤入全国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6强。

  学校是欧洲职业教育机构联盟(EVBB)中国唯一的全权会员,美国社区学院国际发展联盟(CCID)三个中国会员单位之一,并依托“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培训基地”和“南科院—德国马格德堡海外培训中心”两个平台,积极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提供国际交流和培训服务,与加拿大、荷兰、爱尔兰、印尼等17个国家及地区的40余家高校或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2013年首次招生海外留学生,当前在校留学生达540名,位列全省前列。2013年起,与加拿大道森学院共同举办中加数控大赛,开国内高职院校举办国际技能大赛之先河,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接受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单位。2013年学校首次荣获“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 “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2016年获批“留学江苏目标学校”。2018年3月31日,受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前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纳米比亚总统哈格·根哥布携夫人莫妮卡·根格斯来校参访。

  学校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领导有力、机制顺畅、于法周严、于事简便、与时俱进、注重实效”等原则,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契机,及时通过“立、改、废”方式,持续强化党建体制机制和纪律规章的科学化系统化研究、设计和建设,近年来及时制定出台了涵盖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工作管理要求的127项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基本扫除了制约学校党建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标准严格、能用管用适用的制度体系,扎紧织密了制度笼子,基本形成了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

  学校以“仁爱、求真、笃行、拓新”为校训,形成了“文明、团结、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铸就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南京科院精神。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承担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举措的办学使命,以“两聚一高”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以学校建校6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致力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职院校。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叶立生

  叶立生(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校友会办公室)、宣传部(文明办、新闻中心)、组织部(统战部、党校)。联系人文社科部。

  院长 党委副书记 何学军

  何学军(院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院长办公室、质量管理办公室、发展规划处(高职教育研究所)、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财务处。联系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党委副书记 沈国良

  沈国良(党委副书记):负责机关党总支(关工委)、工会(退休人员服务中心)、科技、审计等方面工作。分管机关党总支(关工委)、工会(退休人员服务中心)、科技处、科创园管理办公室、审计处,协管组织部(统战部、党校)。联系电气与控制学院、体育工作部。

  党委委员 副院长 张小军

  张小军(党委委员、副院长):负责教学、实训实习、信息化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工作。分管教务处(范旭东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联系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党委委员 副院长 钱闻明

  钱闻明(党委委员、副院长):负责资产、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分管资产管理处(招标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协管人事处、财务处。联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商学院)、基础科学部。

  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黄华

  黄华(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持学校纪委全面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监察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联系信息工程学院。

  党委委员 副院长 杨青

  杨青(党委委员、副院长):负责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就业、安全保卫、校企合作、继续教育、校友会等方面工作。分管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招生就业处、保卫处(部)(综治办)、团委、继续教育学院。联系智能制造学院、航空与汽车学院。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