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于1996年,当时由中文和历史两系组成。2003年,历史系单独建立历史文化学院,学校在中文系的基础上成立新文学院。文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1938年创办于湖南蓝田的原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和解放初期的湖南大学中文系,国内著名学者钱基博、杨树达、魏猛克、骆鸿凯、马宗霍等教授曾在这里执教,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确立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学术声望。经过长期的建设,尤其是经过近十年来的迅猛发展,文学院已成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社会影响最大的学院之一。 文学院现设有中文系和中国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佛经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所等5个教学与科研机构,设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写作学、中学语文教学法、中文文秘、对外汉语、大学语文等12个教研室和《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两个编辑部。目前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建站)、国家文科(中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995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湘文化研究基地”(2002年)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从“九五”计划以来,文学院一直是学校“211”工程重点项目“湖湘文化研究”的建设单位。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湖南省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两个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艺学是湖南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 文学院目前拥有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又分为中国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以下简称中文基地)、汉语言文学(以下简称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中文秘书方向(以下简称中文秘书)三个方向招收本科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文学院的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恢复学位制度后最早招收硕士生的学科,1998年到2003年,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先后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已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5个学科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论(语文教学法方向)等8个学科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文学院现有在读全日制本科生1679人,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30人,博士生32人。另有专业硕士、教育硕士238人。目前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模已经超过2000人,从本科生一直到博士后,文学院已经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具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优化本科教学的基础上,文学院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2005年度汉语言文字学获得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一篇,实现了学校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零的突破。 文学院的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目前我院有任课教师109人,其中专职教师98人,兼职教师11人。专职教师中有教授32人,副教授39人,讲师20人,助教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2人,已占教师总数的42.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20人,占教授人数的62.5%。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64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潇湘学者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一、三层次人选3人。经过多年的建设,文学院已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学缘开放、结构合理和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文学院近年来在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加大了投入。目前实验室类型多样,设施齐备,总面积达1000m2,其中包括150㎡的语言实验室1间、150㎡的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1间、150㎡的多媒体教室3间、150㎡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间,重点学科多功能会议室1间、小型实验室4间。国家文科基地学生阅览室1间、资料室3间。实验室投资仪器设备费合计230.10万元,内有仪器设备合计178台(套、件),如方正PⅢ933计算机(网络机)60台、联想PIIII256M计算机12台、东芝9100JPIIII256M笔记本电脑5台、HP-5370扫描仪2台、9.38万元日产LH600服务器1台、8.98万元以上SONYPX31投影仪器设备1台(件)、4.56万元以上的SONYSX-M700同声传译中央主机1台、3.65万SHARPAR-275数码复印机1台、2.21万HP-COLOR4550激光彩色打印机1台等。这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得到了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发挥了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作用,较好地实现了教学与科研手段的现代化。文学院各教学机构均有办公室1间,18间通风、通光、空间较大的教室基本满足了学院本科教学的需要。文学院主办的两家学术期刊《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先后进入CSSCI来源期刊,在国内外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望,是文学院两个重要的学术窗口。 经过“九五”与“十五”计划的建设,文学院已经拥有丰富的可利用的中、外文藏书。文学院已成立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文学院分馆和文学院文献研究中心,其中包括重点学科资料室、中文资料室、工具书检索室、古籍室、文献编目室、过刊室和阅览室。文学院各专业学生可利用的中外文藏书总计已达41.98 万册。其中中文书籍合计40万册(校图书馆33万册,院图书分馆共7万册),校图书馆外文书籍合计1.98万册。文学院有外文影印书籍95册,期刊拥有量 805种,其中中文期刊568种(校图书馆416种,院图书分馆237种),报纸29种。 文学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注重用科研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2003年至2005年,文学院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61部,教材20部,2006年出版教材2部。在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 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 8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7项,省级课题和横向课题共计37项,省教育厅课题21项,校级课题18项。科研成果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从2003年到2006年,共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四等奖3项。文学院还特别重视教学改革的科研活动,从1996年至今,文学院共承担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40项,其中国家级教改课题5项、省部级教改课题5项、校级教改课题23项、院级教改课题7项。36项教改项目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25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8项、教学管理改革和研究2项、其它教学改革方面研究5项。近年来,文学院的教材建设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陈果安教授的《写作学引论》被教育部列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凌宇教授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被列为“湖南省教委重点教材”和“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 2003年以来文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共获得各类奖励17项。其中省级项、校级及其它11项。凌宇教授主持的“高等师范院校面向21世纪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程大琥教授主持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省级一等奖;蒋冀骋教授的“高校两课教学中大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刘衍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散文史”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赵炎秋教授主持的“高等院校全日制汉语言文学专业自修课理论与实践研究”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蔡镇楚教授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年,谭桂林教授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精品课程,实现了学校国家精品课程和湖南省属高校人文科学类国家精品课程的零的突破。2006年,赵炎秋教授主持的“文艺理论”课程获湖南省精品课程。这些教学成果奖的获得和这两项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志着文学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基础学科(中文)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四年制本科。1995年由国家教委审定批准设立,主要培养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中文教学、科研工作,并能在国家机关、新闻文化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等实际工作的中文高级专门人才。基地班每年招生30人,有50%的同学被保送到名牌大学读研究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是湖南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有近70年的专业历史。主要培养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研究人员,以及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从事文秘、采编、文化传播、宣传、企划、管理等实际工作的中文专门人才。 汉语言文学(中文文秘方向) 四年制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培养方向。主要培养能够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工作的高级秘书人才。该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培养的学生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是非师范专业中就业最好的专业之一。 对外汉语专业 四年制本科。目前全世界有3000万人把汉语作为外语学习,有23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国家已经在2004年实施“国家汉语战略”,国内外需要大量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对外应用汉语的专业人才。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依托实力雄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运而生,主要培养面向外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在国际性企业从事汉语及其表达的文化交流人员以及在科研院所从事跨语言文化研究的专门人才等。 联系电话:0731-8872571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是在原历史系的基础上于2003年11月建立起来的新学院。学院现设有历史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著名历史学家杨树达、林增平、皮名举、谢德风、陶懋炳、孙秉莹先生等曾先后在此执教。学院拥有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湖湘文化研究”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现有中国史一级博士授予权;设有史学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湖南省文科最早的博士授予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以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方向)等6个硕士点,其中,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3名;“芙蓉学者”1名,博士生导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名。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比例已提前五年达到学校教师学历要求。学院科研、教学实力雄厚,设施齐全,建有多媒体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设有重点学科资料室、历史资料室、文化产业管理资料室、古籍资料室、过刊资料室、现刊资料室以及基地学生阅览室。共藏书7多万册。 学院注重增强团结奋进、励精图治、争创一流的学院意识;注重强化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工作水平。 学院已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共3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共6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27项。近年来全院教师先后有26人次获各级教学奖。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116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目前,全院师生奋力拼搏,为实现学院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国家历史学文科基地(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四年制本科。该专业培养具备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能适应社会发展,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科及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并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开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历史文选、文化学、哲学史、旅游文化、学术史、宗教史、经济史、思想史等必修、选修课程。该专业有50%以上的学生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深造。 历史学 四年制本科。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胜任历史和相关学科教学、科研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文秘、行政等工作的人才。开设书法、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大学语文、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历史文选、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中国古代文化史、历史文献学、西方史学史、中外政治制度史等多门必修课、选修课。 文化产业管理 四年制本科。培养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系统的文化产业管理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从事文化产业研究、保护、策划经营,在文化产业或相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文化产业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专门人才。授管理学学士学位。开设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管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网络基础与网络文化、文化服务与贸易、文化策划与营销、文化法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文化投资学、文物基础与文物欣赏、文化遗产学概论、中外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专业英语等等多门必修课、选修课。 联系电话:0731-8873037,8873034 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创办于1992年,新闻系创办于1996年。学院现设有新闻、编辑出版、广播电视、广告四系,拥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6个专业。2000年拥有湖南省首家新闻学硕士点,2003年拥有传播学硕士点,2005年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997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确定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为“湖南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2003年,学院与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湖南出版集团共建“湖南省出版人才培训基地”。2002年9月,成立了“文化与传播研究所”;2006年6月,成立了“出版科学研究所”。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职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 3人,有博士学位者和在读博士21人,有校内兼职教授5人,另有双聘教授3人。学院拥有省“百人工程”学者1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入选湖南“新世纪121人才工程”3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 人、湖南省新闻出版行业学术领军人才2人。学院还在省内宣传部门、新闻出版界聘请了20多位经验丰富、学识精湛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院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规模将控制在850人左右。 近5年,本院教师已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40余部,本院教师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400余篇,承担了省级以上科研课题5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形成了以传播学学科为龙头,以现代传播史论、传播话语、传播与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传播法制与伦理、书刊传播、广告传播为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团队,其学术带头人有田中阳、蔡骐、肖燕雄、徐新平、龚维忠、周国清、王文利、李伦、邓名瑛、王战等。 学院拥有价值达500多万元实验设备的现代传媒技术实验室,下设11个实验分室,面积640多平方米;拥有面积达300多平方米、投入400多万元的演播厅;实验室设备价值总计近1000万元。校、院拥有新闻传播类图书20余万册,订了370多种学术期刊;学校图书馆拥有晚清以来丰富的珍贵的报刊资料。 新闻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胜任新闻、宣传工作的综合性人才。除公共课外,开设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学、新闻学概论、新闻摄影、传播学、社会学、广告学、中国文学史、计算机等课程。 编辑出版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从事图书(期刊)编辑、策划、出版、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开设英语、计算机、美学、中外文学、现代汉语、编辑学概论、期刊编辑学、图书编辑、出版编辑史、科技史等公共、专业课程近50门。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胜任广播、电视采、编、播、评的综合性人才。除公共课外,开设有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影与电视画面、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等专业必修课近40门。 广告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高级专业人才。除开设公共课以外,主要课程有:广告学概论、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广告设计概述、市场营销学(广告)、广告美术基础、广告策划、新闻理论、传播学、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市场调查与研究、广告媒介与应用、广告管理等课程。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四年制本科。该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质全面的知识型、研究型、娱乐型播音、主持专门人才。除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外,开设有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学、美学、中外文学、传播学、播音创作基础、发声学、形体及表演、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基础写作、演讲与口才、影视文化等专业必修课程近40门。 联系电话:0731-8873048 0731-8872783 法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法律专业创办于1993年,1996年成立法学院。2002年,湖南师范大学和原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法学院。 学院现设法律学系和国际法学系两个系,拥有WTO法律问题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政府管理法制研究所、刑法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程序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法律基础课教学部等教学、研究机构。1993年获得法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达6个,2005年获得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得国际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获准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有: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环境法学;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有: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法学、国际法学,并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院创建了湖南省重点学科法学学科,拥有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WTO与现代国际法学研究中心。2012年申报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和湖南省特色专业。 学院抓住发展法学教育的时代契机,一方面不断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已有法学师资的力度,另一方面整合省内重要法学教育资源,强化法学教学、科研力量。现有教职工91人,80名教师中有教授16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36人,法学博士30人,在读博士11人,出站博士后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新世纪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项目人才4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十多名教师有过在国外留学、作访问学者的经历。学术团队中有被誉为新中国国际私法奠基人之一的李双元教授(国务院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法学专家组成员),著名国际经济法学专家、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香港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主席、比较法国际(海牙)科学院院士、湖南师大“潇湘学者”特聘教授王贵国博士,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新苗博士等一批专家和学者,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比例协调、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另聘请了30多位国内外知名法学家、司法实际部门专家任学院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 学院遵循“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追求“崇法明理,止于至善”的办学品格,致力于高素质、高水平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前在校本科学生650余名,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843人,成教、自考学生1000多人。近几年来,全日制毕业生司法考试通过率超过50%,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毕业生总数的35%左右。在2011年全国各地的“两院”招干考试中,我院有34名本科生、40多名硕士研究生脱颖而出,充实到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队伍中,显示出强大的就业竞争能力。 学院以国际法学学科为龙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主持各类研究课题3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110多项(含教育部和司法部课题28项);在《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著作270多部,其中专著100多部,翻译出版《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牛津法律大辞典》等经典法学著作、辞典6部;获得各类教学科研奖励15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教育部、司法部和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60多项(含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主编的国际私法、国际税法、法学概论、法律逻辑学和经济法学等五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学概论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私法”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宪法学”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国际私法学”和“世界贸易组织法”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 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环境法学等学科的学术团队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立法工作、调研活动,先后完成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外交部、财政部、省财政厅、环保厅、以及长沙市有关部门委托的一系列立法建议稿、对策建议稿和专项调研报告,为国家涉外立法、政府采购立法、地方政府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以及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立法等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比较法国际(海牙)科学院、联合国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曾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国际私法学会1999年年会、中国行为法学会2000年年会、中国刑法学学会2003年年会、2003年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研究生教学和管理工作研讨会、2004年WTO高级专家研讨会、2005年两岸自由贸易区研讨会、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2006年第四届法学研究和法学期刊学术论坛、2007年中国仲裁论坛暨《仲裁法》修改专家研讨会、2008年全球化视野下两岸四地的发展——贸易与人权和治理研讨会、2009年两岸投资法律问题研讨会、2010年“两型社会”建设环境资源法制论坛、2010年第四届湘籍法学家联谊会暨后ECFA时代两岸经贸关系法律问题研讨会、2010年湖南省法学会环境法学研究会、湖南省法学会程序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2011年全球化背景下两岸投资发展的法律问题研讨会等10多场重大学术会议;学院每年邀请约50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司法实际部门专家作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交流与竞赛活动。曾在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第五届全国选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首届国际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模拟法庭比赛中力压哈佛、清华等名校代表队,取得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同时,学院主办了湖南法学界唯一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时代法学》,同时自2002年常年出版《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已出版至第21辑),这些既是学院学术理论研究的基地,更是学院与国内外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交流的重要园地。 为适应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学院非常重视教学科研服务设施的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拥有相对独立的法学楼、现代化的司法鉴定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多功能模拟法庭、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拥有学科化、系统化的资料室,专业图书达21万余册,报刊杂志200余种,并购买了LexisNexis数据库,拥有国内少有的The All England Law Reprint(1920-1935)和The All England Law Reports(1936-2008)。
法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含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三个方向。培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基础,受到良好的专业技术训练,熟悉法律业务,能胜任企业、公司、机关、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法律业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有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等16门核心课程及国际投资法学、合同法、公务员法等数十门专业限选课与弹性素养限选课;另外还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律师与诉讼实务、法律文书写作等10门基础课程以及心理学、大学语文、美学等多门素质教育课程。 联系电话:0731—8872569 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座落在湖南省会长沙市,前有湘江,后有岳麓山,近有岳王庙,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更有浓浓的湖湘文化氛围,是培养人才、研究学术的理想园地。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进入全国同类院校中同类院系的较前行列。 公共管理学院现覆盖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五个一级学科。设有政治学系、哲学系、社会学系、行政管理学系等四个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社会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七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伦理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伦理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宗教学、科技哲学、美学等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教育硕士(政治学科教学论方向)、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伦理学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伦理学、中共党史、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3个省级研究基地——湖南省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基地、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县域发展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拥有伦理学研究所、邓小平理论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所、中共党史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人口学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和《伦理学研究》杂志社。成人教育在蓬勃发展,现拥有公共事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自考专业。 公共管理学院建立了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各种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全院共有教职员工114人,其中教师90人(教授 33人、副教授29人、讲师27人、助教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的66人。 公共管理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是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自1990年以来,我院教师共42人次获校级以上教学优秀奖。自政治系建系以来共培养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近7000人,毕业研究生1046人,其中博士毕业生122人,他们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我院本科生在考研、论文写作、四级英语等统一考试中,成绩优异,在学校组织的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各种竞赛中,名列前茅。 公共管理学院科学研究也是硕果累累。1988年以来,全院共独立承担和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111项(其中“八·五”重点课题1项、“九·五”重点课题1项、“十·五”重点课题1项、“十一·五”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3项),部、省、厅级课题224项。 出版著作共497部,发表论文3493篇,其中不少著作、论文在全国有重大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共获校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92项。此外,我院教师还积极参加省内外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半数以上教师担任了省内外各级各类学会的重要职务,另有10余位教师担任了全国学术界的领导职务,在国内、国外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公共管理学院拥有学科化、系统化资料室3个,各种专业藏书7万余册,订购各种报刊杂志400余种; 近年来,我院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校扶持,新添置了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现有设备资产约 600 多万元,建立了文科综合实验中心(面向我院的有社会调查与统计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审美教育与大众审美文化研究实验室)、网络信息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全部教室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学科研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公共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决心务实创新,团结奋进,突出 特色,全面提升,为把公共管理学院建设成为全国同类院系中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具有哲学、法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种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党政机关、新闻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理论宣传、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伦理学、政治学、现代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20多门必修课和社会调查理论等近40门选修课程。本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与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开设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行政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课程。本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社会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组织管理、公共关系、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社会学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统计与数据处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概论、新闻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保障学等课程。本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行政管理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能从事政府部门、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及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及本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行政法、公共经济学、财政学、定量分析技术、社会调查与统计、案例分析、地方政府管理、公文写作等。本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哲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科研机构、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理论教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主要开设哲学概论、马列哲学原著选读、哲学原理、伦理学原理、逻辑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心理学、美学、认识科学、社会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等课程。本专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联系电话:0731-8872401 商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源远流长。1953年,原湖南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1953-1960)成立,下设政治经济学教研组。1960年3月,在原湖南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创建了政治教育系,下设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1993年,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开设第一个经济管理类专业--市场营销(专科)专业,教学工作主要由经济学教研室负责。同年,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消费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尹世杰教授调入湖南师范大学工作。尹世杰教授第一个把消费经济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出版第一本系统研究消费经济的专著《社会主义消费经 济学》,获第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个招收消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办第一个消费经济研究所,创办第一家消费经济专业刊物《消费经济》杂志。 1995年,学校在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年级分流开设经济学专业,并与湖南财经学院联合招收经济学研究生。 1996年,学校成功申报经济学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同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原政治系的基础上成立法学院,下设经济学系,开办市场营销和经济学两个本科专业。 1997年元月,经济学系从法学院分离,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组建的经济与管理学院下设“三系一所一社”,即经济学、管理学、旅游管理三个系、消费经济研究所和湖南师大旅行社。2003年元月,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名为商学院。 商学院现设经济学系、金融学系、管理学系、营销与贸易系四个系,开设了经济学(含消费经济方向)、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6个本科专业。 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四个一级学科拥有八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于1997年获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区域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西方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已在消费与产业结构、金融保险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理论、开放经济理论、教育经济管理等领域组建了精干的学术梯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 “十一五”以来,学院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9部,主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366篇,申请立项课题57项,其中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国家课题5项,省部课题20项,地厅(含校级)课题39项,其他横向课题5项,获科研奖励31项,其中省部级11项、其他12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教师61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33人(含博士生导师2人),讲师25人,助教3人,博士40人(含在读博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人民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重大决策理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人,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 学院恪守“团结创新、厚德奋进”的院训,坚持“重德、重才、重行”的办学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建设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品牌商学院。 经济学专业(含消费经济方向) 四年制本科。培养适合在国家机关、工商企业和社会团体任职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有世界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经济预测等课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适用于国家机关、经贸企业等单位或行业的经贸业务及其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风险管理与保险等课程。 金融学专业 (投资经济方向) 四年制本科。培养适用于各类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企业和政府经营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有投资经济、企业资本运营、投资项目评估、金融工程学等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有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测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适用于各类企业、赢利组织及政府经济部门的市场调研及营销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有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企业经营管理、商品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经济部门的经济管理与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有企业战略管理、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投资与项目管理等课程. 联系电话:0731-8872693 会计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适合在大中型公司、政府机关、金融系统、会计事务所及大专院校等单位任职的高级专业会计技术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
旅游学院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且是当今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呼唤着众多旅游专业英才。成立于1999年的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历经十余载的发展壮大,在学科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方面保持着湖南省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优秀的旅游学院之一。 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师范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是湖南省内最早创办高等旅游教育的高校,于1993年开办了湖南省内第一个旅游管理本科专业。1999年,为适应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湖南师范大学正式设立旅游学院,郑焱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学院现任院长是夏赞才教授。学院现有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2个系,并辖有旅游研究所、会展与休闲文化研究中心及旅游与休闲研究基地3个科研机构。 学院以培养适应中国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为宗旨,借鉴、引进国内外优秀旅游学院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科研水平。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建院十余年来,学院规模逐渐壮大,办学水平稳步提高。2001年,学院获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湖南省第一个也是国内较早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2007年学院获批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与休闲研究基地。2008年,学院获准开办湖南省内第一个酒店管理本科专业。2009年,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湖南省高校特色本科专业。2010年,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开办MTA(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的单位。2011年,学院获准开办旅游地理博士招生方向。 作为湖南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摇篮,我院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截至2011年底,学院共有全职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14人在国内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5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位年轻教师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学院每年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政府主管领导、旅游企业领袖为学生举办的各类课外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 学院以培养具有天下情怀国际视野的一流旅游及酒店管理人才为目标,具有完整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在校学生649人(截至2011年12月统计数据),其中本科生513人,研究生136人。 旅游管理专业
设置三个培养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旅游,均为四年制本科。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会计学、旅游交际礼仪、旅游心理学、旅游公关学、旅游美学、旅行社管理概论、旅游企业形象策划、旅游法规、导游业务、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康乐管理、财务管理、服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英语、日语等课程。 旅游管理方向 培养具有旅游专业管理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才、 国际旅游方向 培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且有第二门外语口、笔译基本能力,具备国际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知识,毕业后到国际旅行社和高星级涉外酒店任职的中、高级人才、 酒店管理方向 培养具有酒店管理专业知识,能在中、高级酒店担任业务主管或部门经理以上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联系电话:0731-8872138 学院网址:http:∥www2.hunnu.edu.cn/~tc/ 外国语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38年,时名国立师范学院外语系。钱钟书、沈同洽、徐燕谋、罗暟岚、刘重德、赵甄陶、张文庭、周定之、沙安之等知名学者曾先后执教于此。学院所承担的“湖湘文化及其对外传播”是学校“211工程”的项目之一;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湖南省重点学科,“英语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湖南省重点示范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视听说,国家级教学团队——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教学团队,国家教学名师——白解红教授。 学院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翻译系、朝鲜语语言文学系和法语语言文学系。湖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湖南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池田大作思想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设在我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或曾留学英、美、加、俄、日、澳、新等国的80余人;另有一批人正在国内外深造,现已形成以蒋洪新、肖明翰(英美文学方向),黄振定、蒋坚松(翻译方向),白解红、石毓智(语言学方向)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一批教授、博士为学术中坚,以中青年教师为基础的强大的师资队伍。学院常年聘有外籍教师;国内外知名学者常来讲学。 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泰国等国家30余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我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40人,硕士研究生646人,全日制本科生1220人。已累计为国家输送各类外语人才万余名。 学院拥有建筑面积6540平米的教学楼一栋,建有现代化的图书分馆一个,藏书量达4.1万册,订有国内外期刊166种,并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学院设有现代外语教育技术中心1个,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网络设备及其他教学设施数量充足,设备先进,使用率高,开放时间长。 学院建有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活动中心1个,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 学院将肩负时代的重任,继承和发扬湖南师范大学"勤勉严谨、求实创新、献身教育、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秉承本院办学优良传统,遵循以人为本,立足发展,坚持"人才至上、学术至上、质量至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按照以教学为中心,学科建设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教育教学高质量为目的的总体思路,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把本院打造成在办学理念、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国内一流的名牌专业而努力奋斗。 英语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能够胜任大中专院校、中学英语教学任务及从事外贸、外事、文秘、翻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07年该专业共设置两个方向:教育方向和翻译方向。一、二年级两个方向共同开设基础课程。 俄语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能够胜任大中专院校、中学俄语教学任务及从事外贸、外事、文秘、翻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日语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能够胜任大中专院校、中学日语教学任务及从事外贸、外事、文秘、翻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联系电话:0731—8872646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成立于1958年,现为全国八所“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之一”,是湖南省唯一一具有美术学、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的高等美术学府。师资力量雄厚,60余名专任老师中,有正教授19名,副教授2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及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8名,另外聘请了美国、韩国、日本及国内十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作我院兼职客座教授。美术楼使用面积6400平方米,艺术设计楼使用面积8000平方米。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设施齐全,配套完善,专业图书资料收藏处于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有专业图书70000余册,古今名人藏画300余幅.大型进口专业图书14000余册。中外文期刊17000余册,具有极高的专业参考价值。此外,学院还设立了“远大泛美术奖学金”、“马利达专业奖学金”、"李自健优秀学生奖学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育学术奖学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弘扬卓越,学术立院”。1997年以来,学院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8项,出版刊物专著、译著、教材120余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8篇,入选全国美展和全国艺术设计大赛作品65幅,获奖作品30幅。拥有美术学、设计学、课程教学论、教育硕士、高教硕士五个方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今天的美术学院,拥有美术楼、艺术设计楼两座教学大楼,设美术系、设计系和中国美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城市景观雕塑、中国书法、现代形象设计、中国草木染织服饰等6个研究所,以及1个空间与表现艺术实验室和8个专业方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近7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4名,副教授28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的教师24名,并聘请了美国、韩国、日本及国内十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我院是湖南省唯一集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为一体的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的高等美术学府,拥有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课程教学论、教育硕士、高教硕士五个方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全国八所“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之一。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学院提出了“办学特色化,质量精品化,视野国际化”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教学为本,学术立院;示范三湘,影响全国”的办学思想和“怀文抱质,厚德载物”的人文理想。 现在,学院正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美术学府,为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美术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开设素描、水彩画、油画、中国画、工艺美术、中外美术史、美术技法理论、书法、美术教学法、艺术概论等123门课程。美术学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艺术设计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开设基础图案、素描、水彩画、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工艺美术、字体设计、中国画、标志设计、设计原理、设计表现技法、设计制图、人体工学、透视学、CI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书装设计、电脑设计等162门课程。设计学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联系电话:0731-8631985 音乐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前身为湖南文艺学院,始建于1958年。2001年正式建院,下设音乐系、音乐表演系、舞蹈系和音乐研究所。学院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拥有综合教学楼2栋,教学琴房200多间。建设了先进水平的音乐厅、音乐技术实验室、录音棚、MIDI室、合唱指挥教室、数码钢琴室。学院资料室有中外文图书20000余册、中外文期刊200余种、电子音像资料700多种、光盘5000余张。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1人,其中教授(含特聘、讲座教授)和具有正高级职称者20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学院以音乐教育学、作曲技术理论、民族音乐学、音乐史论和音乐表演学作为重点建设学科方向。音乐学专业先后获批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和湖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学院具有艺术学专业、音乐学专业及音乐教学论专业方向硕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学院承担或参与国家艺术教育政策法规起草工作5项,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6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40多部。获全国教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3项。4种教材分别被评为湖南省高师院校21世纪重点教材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学院于2001年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湖南省大学生文工团、湖南省预备役师文工团均设我院。
学院遵循“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坚持师范与非师范并举,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跻身一流”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力求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音乐专业人才。学院申报的“3C整合理念的音乐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于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础钢琴”于2009年获批为国家精品课程。学院重视艺术实践,努力为师生搭建艺术实践平台,拓宽艺术实践途径,鼓励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近三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获奖18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130余项。学院“天籁”合唱团于2010年代表空政文工团参加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荣获团体金奖。如学生江炜、谢静波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金奖和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许睿子、段琼获全国青少年艺术节总决赛青年组舞蹈类金奖;我院本科生代表湖南省参加历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五项全能比赛,获奖18人次。在我院培养的人才和杰出校友中,既有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青年歌唱家刘一祯、丁丹、著名作曲家王佑贵,著名曲艺表演家大兵等等,也有耕耘在基础教育领域成就斐然的佼佼者,如全国优秀教师谭天静、获全国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王珏、胡樱平等。历年来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综合素质能力表现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音乐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开设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舞蹈与形体、基础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器乐、钢琴配弹、音乐教学法、教育实习等必修课程。主要培养高等和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音乐表演专业 四年制本科。开设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歌曲写作与作品分析、合唱与指挥、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乐器法常识、曲艺常识、表演与台词、化妆、形体训练、艺术实践等必修课程。本专业设有音响导演方向。主要培养舞台表演、音乐编导及音乐制作人才。 舞蹈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开设舞蹈基训、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舞蹈美学、基础乐理、基础钢琴、视唱练耳、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艺术实践等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舞蹈表演、教学专业人才和其他行业舞蹈文艺人才。 联系电话:0731-8838506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下设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数学研究所、计算研究所、数学奥林匹克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34人,高级工程师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潇湘学者”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8人,32人具有博士学位。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在原数学系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自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前身)成立之初就有了数学系,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北京大学在西迁途中,有湘籍教师李盛华来数学系任教,并长期留任,担任二级教授、系主任和荣誉系主任;还有法国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陈传璋教授来我系任教, 相近院校推荐最新高考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