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招生中药学专业的大学有: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赣南医科大学等大学。其中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为:268分、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463分、其中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为:259分。
1、在新疆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268分、对应的位次为40894。
2、在新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63分、对应的位次为8420。
3、在新疆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259分、对应的位次为42291。
4、在新疆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01分、对应的位次为16388。
5、在新疆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360分、对应的位次为23400。
院校名称 | 招生方向 | 学科 | 批次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方向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湖南医药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393 | 17631 |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理科 | 本一批 | 中药学 | 480 | 6778 |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274 | 39853 |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360 | 23400 | |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理科 | 专科批 | 中药学 | 271 | 40376 |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在大庆校区就读,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382 | 19408 | |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理科 | 专科批 | 中药学 | (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259 | 42291 |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理科 | 专科批 | 中药学 | (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232 | 45848 | |
苏州大学 | 理科 | 本一批 | 中药学 | 507 | 4610 | ||
湖北医药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397 | 16989 | |
山东现代学院 | 文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325 | 11914 | ||
河北医科大学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384 | 19074 | ||
齐鲁医药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331 | 28905 | ||
山东协和学院 | 文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328 | 11632 |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文科 | 专科批 | 中药学 | (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308 | 13776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理科 | 本一批 | 中药学 | (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463 | 8420 | |
西南民族大学 | 理科 | 本一批 | 中药学 | 393 | 17631 | ||
石河子大学 | 理科 | 本一批 | 中药学 | 404 | 15901 | ||
赣南医科大学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372 | 21150 | ||
山东现代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281 | 38595 | ||
南阳理工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344 | 26349 | ||
新疆医科大学 | 理科 | 本一批 | 中药学 | 401 | 16388 |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理科 | 专科批 | 中药学 | (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268 | 40894 | |
沈阳医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公共外语为英语,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371 | 21355 |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 | 401 | 16388 | |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 文科 | 专科批 | 中药学 | 267 | 17857 | ||
山东协和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中药学 | 306 | 33876 | ||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 理科 | 专科批 | 中药学 | 244 | 44333 | ||
沈阳药科大学 | 理科 | 本一批 | 中药学 | (日语强化班)(录取条件见院校招生章程,非英语语种考生慎报,在本溪校区就读) | 399 | 16703 |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tishu.com 【题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