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岛科技大学与韩国中央大学合作举办的影视与动画专业艺术硕士(MFA)项目招生计划已正式公布。作为中韩两国在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合作项目,该项目凭借独特的国际化培养模式、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前沿的学科交叉优势,近年来吸引了大量艺术类考生的关注。根据两校最新发布的招生简章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2025年该项目的招生规模、培养特色及报考趋势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2025年该项目计划招收全日制艺术硕士30人,较2024年扩招20%,创下合作办学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影视制作方向18人,动画设计方向12人,名额分配体现了对影视工业化发展趋势的响应。值得关注的是,中韩双导师制下,学生可共享两校实验室资源,包括青岛科技大学的虚拟现实制作中心和韩国中央大学的4D影像工坊。根据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官网公示的推免生数据,预计30%名额将通过推免渠道录取,剩余70%面向全国统考。与2024年相比,动画设计方向新增"AI动画生成技术"特色培养模块,直接影响了该方向的扩招比例。
该项目采用"1.5+0.5"分段培养模式,学生前三个学期在青岛科技大学完成核心课程,第四学期赴韩国中央大学进行项目制学习。课程设置上,影视方向突出"沉浸式内容制作"特色,开设扩展现实(XR)影视创作、杜比全景声制作等前沿课程;动画方向则强化技术融合,将传统角色设计与元宇宙场景构建相结合。韩国中央大学艺术学部官网显示,其提供的"中韩联合创作工作坊"已纳入必修学分体系,学生作品可直接参与首尔国际卡通动画节(SICAF)等国际赛事。
近三年报考数据显示,该专业报录比从2023年的5:1攀升至2024年的8:1,预计2025年将突破10:1。竞争加剧的同时,生源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录取考生中,双一流院校背景者占比达45%。专业考试科目保持"专业基础测试+作品集评审+中韩双语面试"的稳定架构,但作品集评审权重从40%提升至50%,凸显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非艺术类跨考生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15%左右,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科学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背景考生。
该项目毕业生可同时获得中国教育部认证的硕士学历学位和韩国中央大学结业证书。据合作院校就业报告显示,往届毕业生中,34%进入中韩跨国影视企业,如CJ ENM、华策影视;28%任职于头部互联网内容平台;另有15%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25年起,项目新增与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KOCCA)的合作实习通道,优秀学生可参与《鱿鱼游戏》制作团队等国际项目的跟岗实训。
对于意向报考的考生,需重点关注三大核心准备方向:一是作品集应体现技术跨界能力,建议包含交互叙事设计或实时渲染动画等新型态作品;二是强化韩语基础,面试阶段要求TOPIK3级或同等交流能力;三是提前了解中韩影视合拍政策,笔试中的产业分析题常涉及此领域。招生简章特别提醒,2025年新增"文化适应能力评估"环节,将通过情景模拟测试考生在跨文化团队中的协作能力。
该项目的持续升级折射出艺术硕士教育国际化的深层变革——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文化创意产业全链条能力培养。随着中韩两国签署《数字内容产业合作备忘录》,此类跨国联合培养项目将成为复合型艺术人才成长的重要通道。考生在评估报考价值时,除关注招生规模外,更应着眼其独特的产业资源整合优势与跨文化创作视野的培养潜力。
更多“2025青岛科技大学与韩国中央大学影视与动画专业艺术硕士招生人数”及其他院校资料电脑端可点击左侧蓝图“咨询”和手机端客户在右下方可直接在线“立即咨询”老师或电询。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tishu.com 【题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